连云港新东方学校>优能中学>正文

你无微不至的爱,却成了孩子的枷锁: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?

2019-07-17 16:40

来源:连云港中学升学指导

作者:

  

  文/冬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,两个孩子的妈妈

  

  时时刻刻都不安全的女孩

  在《少年说》中,一个叫康云逸的高一女孩上台向自己的妈妈说出心里话:

  妈妈每天五点半陪她一起起床,六点半把她送进电梯下楼,然后拉着她的手送她去学校。

  以前家离学校远,妈妈开车送她,说这样安全,节省时间。现在为了上学方便,家搬到了离学校不到500米的地方,妈妈却还是送她去上学。

  以前她一个人打车,妈妈说不安全,现在她终于习惯了一个人去坐公交,妈妈却还说不安全。

  周末她想和同学出去玩,妈妈依然说不放心,所以云逸感到自己是个“时时刻刻都不安全的人”。

  

  妈妈成功升级为一名二十四小时老妈。妈妈生活中的一切,所思所想,一言一行,都以女儿为中心。

  

  现在妈妈的朋友少了,兴趣活动没了,生活也变得空洞乏味了许多,妈妈也变得越来越敏感、脆弱,不再坚强。而她也“感到特别的压抑”。

  

  她“懂事”地说,知道妈妈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她好。

  

  但是,总有一天她要长大,也要为自己的生活去打拼,去奋斗。所以她希望妈妈回到工作中去,回到自己的朋友圈中,多为自己想一想。

  最后她大声向妈妈宣告:”从今天起,我要独立,你要洒脱,我希望你真正的快乐。”

  

  妈妈的回应是:因为你是女孩,妈妈不放心你。

  

  云逸试探着问,高中三年是不是还和初中三年一样?

  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一样。”

  云逸露出欲哭无泪的表情。

  

  云逸仍不死心,追问妈妈:你还要像三年前那样,一直这样24小时老妈对我吗?我的眼前每天都是你,耳边每天都是你,我走哪你跟到哪,是这样吗?

  结果妈妈的“幽默”回答令人苦笑不得:“上课的时候,妈妈就给你自由空间了。”

  最后她不得不向妈妈妥协:“你牛!我听你的!”,但内心的失望是无法掩藏的。她本想借着这个节目达成自己独立的目的,但没想到妈妈丝毫不让步,她的希望再一次落空了。

  主持人希望帮她一把,于是采访了妈妈一下,告诉云逸可以向妈妈一点一点证明,自己是能保证安全的。

  对话中,发现妈妈连女儿坐电梯都认为是不安全的,劝说妈妈从心态上开始调整。 并建议妈妈从上学放学这件事开始,每天1公里,让女儿自己走完这段路。

  妈妈犹豫半天,终于勉强说一句:“好吧,可以。我接受。”听到妈妈终于接受了这点,女儿很高兴。

  走下高台,女儿再次跟妈妈确认:“以后我可以从家自己到学校。”妈妈马上转变了态度:“我觉得可以慢慢地放松,但是如果妈妈下班早,有时间的话还想来接你。”

  女儿不甘心,再次确认:“你还是要接我吗?”

  妈妈回答:“是的。”

  女儿简直不敢相信,可妈妈说:“我觉得我好像刚才说谎了。其实我还是不放心。我当时说可以,其实我心里头还是不放心你。不能一下咱们上了一个《少年说》马上就变了。不行,妈妈是个特别固执的人。“

  云逸的脸上写满了大大的失望。

  

  一个”全心全意“为女儿付出的妈妈,一个”每时每刻“都想保护女儿的妈妈,却让女儿感到特别压抑,希望挣脱这份沉甸甸的母爱,为自己争取一点独立的空间。

  在青春期女儿和妈妈的这场角力中,一方强烈渴望独立,一方死死不肯放手,“懂事”的女儿终究无法战胜“固执”的妈妈。

  这种对自由温和的剥夺,让孩子连反抗都会觉得内疚,只能压抑内心深处的渴望,”体贴“而无奈地听从妈妈的安排。

  

  恐惧的背后,是对孩子的不信任

  云逸的妈妈说自己不放心女儿的安全,要时时刻刻守在女儿身边,这种对环境、对陌生人的过度害怕可以称为“陌生人危险”恐惧。

  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朱莉•丽斯科特教授根据她多年本科生顾问工作发现:现在社会普遍存在夸大陌生人危险的恐惧。

  在互联网时代,关于儿童伤亡的任何消息都会被迅速广泛地传播,这让父母们的警惕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,对孩子的日常出行也是非常戒备。

  当然,安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,任何一个孩子遭到伤害,都是难言的悲剧。保护孩子的安全是家长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。

  但像云逸妈妈那样,对孩子的安全产生过度的担忧和害怕,由此希望一直紧紧牵着孩子的手不放,却可能带给孩子另一种伤害而不自知。

  尤其是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,希望拥有自我的领地,需要把自己的空间和父母的空间分离开来,在一次次独立的体验中发展能力,感受自主带来的力量感,完成重要的自我认同任务。

  孩子已经长大,具备了相应的能力,父母却因为自己的恐惧而不肯放手,也就错失了机会去培养孩子与其成长水平相适应的能力。 

  从长远来看,我们不能24小时黏在孩子身边,所以在恰当的时机教会孩子当今环境下的各种生活技能,能促进未来孩子在社会上的抗挫和适应能力。

  

  父母的恐惧,很多时候只是自己胡思乱想的结果,而不是现实。如果让恐惧占据大脑中的主导地位,只会让我们感到压力倍增。

 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过多干预不仅严重低估孩子的能力,更是对孩子的极度不信任。

  有多少父母总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,对孩子常常有各种担心,走路上学担心,睡觉晚了担心,玩游戏担心,成绩变差担心,和同学出去玩担心……

  过度的担心,过度的焦虑,使得父母无法放松,对孩子处处管控,孩子被笼罩在过度付出和过度牺牲的阴影下,想要的自由无处伸展,渴望的独立无处安放。

  

  温柔的控制,也是一种伤害

  为人父母,有很多的不容易,为了生活而打拼,为了孩子不断付出。面对父母的控制,对孩子来说,理智上虽然告诉自己“父母都是为了我好”,但真正的内心感受却是不满、排斥和反抗。

  控制不一定是粗暴的横加干涉,还可能是温柔的劝说和诱导。

  当父母觉得孩子穿得少的时候,就会温柔地劝说孩子,让孩子再多穿一件;当父母觉得孩子玩的游戏没意义时,就会温柔地诱导孩子,让孩子多学点知识;当父母觉得孩子情绪沮丧时,就会温柔地告诉孩子,给你这么好的条件,你应该开心才对。

  我们愿意为孩子倾尽所有,却惟独没有看到孩子的感受;我们愿意对孩子温柔以待,却偏偏让孩子处于两难境地,无法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行动。

  

  温柔的控制,使得孩子感受不到理解,失去自我感受,无法舒展地、自由地做自己。

  每个成人都是从孩子长大而来的,想想我们自己,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,希望父母怎么对待我们?

  青春期前,我们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,步入青春期,我们开始了对独立自主的追求。若是我们已经长大,父母还没有长大,依然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对待我们,我们渴望自由和独立的愿望总是受到阻挠,就会把许多能量用于和父母的抗衡中,怎么能有更多能量用于发展自我呢?

  对孩子来说,若是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信任,感受到尊重和理解,才能更好地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,成长为更好的自己。

  而父母温柔的控制,让天然爱父母的他们无法拒绝,反抗会觉得内疚,不反抗又违背自己的内心,成长之树无法笔直伸展,只能向内压抑,甚至扭曲。

  父母要学会放下温柔的控制,给孩子成长和发现自己的空间。虽然这可能有点难,也让你有点害怕,但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,这是父母要迈出的必要的一步。

  放手,并不是说放弃对孩子的指导和保护,放弃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,更不是放手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,而是放手对孩子的控制,放下对孩子未来的无谓的担忧。

  

  父母过好自己的生活,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

  为什么康云逸的妈妈坚持不肯放手呢?除了过度的担忧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,她丢弃了自己原有的兴趣、活动、朋友圈子,生活都在围绕着女儿转,把女儿作为自己生活的唯一重心。

  妈妈总想把自己的生活和女儿的生活交织在一起。事实上,女儿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,妈妈又何尝不是?

  董卿曾在接受采访中谈到初为人母的经历。

  董卿说,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,自己人生的重心好像一下子全都变了,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孩子,生活也日渐变得琐碎、平庸。

  那段时间,她有些迷茫。

  后来一个朋友对她说:“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很简单,你去做你一个什么样的人。”

  董卿不希望她的世界里只有孩子,更不希望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她。

  于是,她重返职 场,继续追寻发展和突破自我的机会。

  她策划组织了家喻户晓的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和《朗读者》,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。

  她说:

  我要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,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,他对于你有爱,也有尊敬。他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。

  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。我不想因为他我就变得止步不前了。

  

  妈妈除了给予孩子必要的照顾与关爱,还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,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榜样。

  

  妈妈有自己的精神追求、兴趣爱好,持续地自我提升,孩子就会耳濡目染,向妈妈学习,成为努力追求上进的孩子。

  就像康云逸对妈妈喊出的那句心声:“我要独立,你要洒脱,我希望你真正的快乐!”

  孩子也希望父母有自己的生活,因为如果你的生活中只有孩子,对孩子来说也会成为沉重的负担。

  放下恐惧,用积极的思考代替消极的想法;

  舍得放手,让孩子一步步走向真正的独立;

  做好自己,为孩子树立人生的榜样。   

  终将有一天,孩子会活出自己,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,那时,他会感激的不止是你的无私付出,还有你的智慧放手。 

  作者简介:冬平,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,两个孩子的妈妈,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。新东方家庭教育(ID:xdfjtjy),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,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,分享可吸收、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。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。


焦点推荐

版权及免责声明

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新东方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(含本网和新东方网) 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、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新东方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
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新东方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"稿件来源:新东方",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
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,电话:0518-85888666。